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愈发受到关注。2021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至今已有25所普通高校相继开设该专业。安徽艺术学院的非遗保护专业在2022年秋季正式招生股票按月论坛配资,成为该省唯一以“非遗保护”为名的本科专业。
非遗保护专业在设置上,最初侧重理论,学生往往缺乏实际的非遗技能。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安徽艺术学院于2023年开始增加“对口高考”招生计划,计划从23人扩展到28人,旨在吸纳具备美术基础的中职生源,解决非遗技艺传承中存在的“美术造型能力”等问题。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得来自芜湖京师职业学校的学生们顺利考取了该专业,其中一名学生甚至以全省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进入了专业学习。
在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也采取了类似的“对口高考”招生策略,成功解决了非遗传承中的生源问题。该校不仅拥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凤阳花鼓)传承基地,还设立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副院长高静指出,非遗传承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尤其是舞蹈和表演方面的人才,以满足大型演出对演员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非遗专业“对口高考”招生的扩招趋势,越来越多的中职生加入到这一领域。高静表示,非遗专业的扩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虽然吴又进曾对这一专业的前景有过冷思考,但他认为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将不断扩大。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钦媛强调,学生是非遗传承的土壤,招生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专业的发展。她回忆起专业创办初期的困难,如今随着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提升,专业逐渐得到了认可与支持。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才。
非遗保护专业的“对口高考”招生模式不仅为高校带来了新的生机股票按月论坛配资,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在未来,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保护专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更多兼具情怀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